中央精神
地方动态
港澳台区
国外关注
财经股市
基础设施
联系信息

oa地址:上海市李子园大厦

e-mailyidaiyilu@qq.com

新浪微博号:@一带一路
腾讯微信号:yidaiyilu
百度贴吧号: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的香港机遇

201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一带一路”确定为优化经济发展格局的三大战略之一。将重点打造全球新的增长板块,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宽产业投资和经贸合作水平等,在金融、贸易航运、产业转移、服务业等领域蕴含着大量的机会。

香港作为国际化的金融、贸易、航运和信息中心,一直肩负着中国改革开放跳板、桥梁和窗口的使命,具备全面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多项能力。香港需要全面识别“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明确定位,使香港的人力资源、资金、金融服务等优势,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积极推动国家战略的落地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香港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中的优势地位。

(一)“一带一路”整体发展水平明显快于全球,未来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板块之一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经济总量(GDP,现价美元,下同),从2000年的4.4万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22.3万亿美元,13年间增长了405%,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8%,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佔比从13.2%跃升至29.5%。在此期间,全球经济总量从2000年的33.3万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75.6万亿美元,累计增长127%,年复合增速仅9.5%。

“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地区)中,80%左右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2013年底,41个经济体属于中高等收入及以上国家,占比63%,高于全球61%的占比。

近年来,受基础设施发展缓慢等因素制约,“一带一路”周边大部分国家经济增长有所放缓。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性投入建设,沿线国家经济增长有望进一步加速,也有助于加快沿途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这一区域占全球GDP的比重有望进一步提升,成为与北美、西欧板块并列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之一,人均GDP也有望进一步提高,世界经济增长中心也有望将向“一带一路”转移,在这个过程中,该地区需要发展一套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金融贸易服务等配套支撑体系。

(二)港口、交通等基建连接世界跨度最大的经济走廊

从辐射范围看,“一带一路”沿途大多为新兴市场或发展中经济体,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后发优势强劲,但迫切需要解决交通、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难题。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一带一路”区域未来10年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8万亿美元。目前,已规划的一大批跨境铁路、公路、海上航线、空中航线、油气管道、输电线路、通讯光缆和互联网等方面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全面启动。庞大的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急需大批熟悉多国文化,精通工程、规划、设计、制造、法律等专业领域的国际化高端人才。

(三)经贸合作区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

1990至2013年,“一带一路”65个国家(地区)的贸易和投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3.1%和16.5%,比同期全球平均水平高出5.3个百分点和6.8个百分点。自1995年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保持较快速度增长,近20年複合增长率为16%,对“一带一路”主要国家的贸易水平明显高于整体水平,其中,对中亚、海湾、南亚国家贸易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6%、25%、21%。

2014年,中国在全年进出口增速仅2.3%的情况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出口增长超10%,与一带一路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双边贸易额接近7万亿元人民币,占同期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四分一左右。贸易的持续增长有望为香港自由港带来大量业务机会,如果可以抓住这些机会,有助于进一步巩固香港贸易领域的优势。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一带一路”沿线打造中新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伊土经济走廊、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等。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还在“一带一路”沿线设立了77个经贸合作区。随着2015年“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实施,通过经贸合作区打造新的经济合作平台,将中国的产业链向外延伸,改变与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合作模式,建立跨国产业链,打造中国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升级版,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与投资往来,未来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可望保持较高速增长。随着经贸合作区的落地实施,将催生大量产业转移、园区建设、跨境投资、贸易结算、货币流通、法律服务等需求。

(四)“一带一路”区域需要大量的外部资金注入

“一带一路”区域经济体财政状况相对较好,大多数经济体的财政收支余额占GDP的比重都在3%的安全线以内,政府债务余额占GDP比重远低于60%的安全线。同时,这一区域资源丰富,除了中东欧外,大多数国家的经常帐户长期处于盈余状态。但是,除了亚洲的一些发展和新兴经济体外,这个区域的储蓄率一直不高,不同国家储蓄水平两极分化有所扩大。2000年以来,储蓄率(储蓄占GDP比重)高于40%的国家数,从2000年的3个增至2006年的12个,但2012年又回落至9个。与此同时,储蓄率低于20%的国家数量持续攀升,从2000年的15个增至2006年的17个,2012年这一数字继续增长18个。

储蓄率水平常常决定了投资率。1992年以来,整个“一带一路”区域投资率从29.5%降至2013年的28.1%,从整体经济发展角度出发,如果该区域投资率需要提升到40%,至2040年新增资金将达100万亿美元;如果投资率提升至36%,至2040年时新增资金将达46.2万亿美元。以后者为标准计,假定新增资金中,有30%属于直接投资的资本金,30%将可能出现由自身资本市场发展和储蓄率提供的内生替代,则余下的40%(约18.5万亿美元)属于信贷资金和国际资本市场融资资金。“一带一路”区内资金难以满足其投资增长的需求,不足以支持庞大的战略计划,需要大量从区域外,尤其是香港、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筹资。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已经筹划或建立了一系列的支持性金融机构为项目保驾护航,例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等。以丝路基金为例,投融资项目的实施需要银行的配合与服务,这其中既包括项目的资金结算、配套贷款等商业银行产品,也可能需要发行债券筹资等投资银行服务,特别有利于香港等地的大型金融机构利用多元化业务平台促进交叉销售。

(五)探索构建“人民币区”,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随着大量中国企业和投资走出去,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区域的认可度大大提升,将有助于在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走廊中形成“人民币区”,“一带一路”战略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一是提高人民币在全球金融交易中的份额。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双重原因,中亚各国经济发展落后,突出表现为资本短期、基础设施不足,而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製造业、资金供给方面具有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有可能依托基础设施、产业园区、自贸区,建立以人民币贷款、直接投资为主的丝路经济带建设融资体系,扩大人民币在亚洲地区的使用范围。

二是扩大货币互换范围与规模。中国已经与哈萨克、乌兹别克等“一带一路”国家的中央银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定,中国大力拓展跨境金融交易管道,在全球14个清算行安排中,7个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支持人民币成为区域计价、结算及投融资货币。

三是改善人民币离岸市场布局。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庞大的贸易和基建投资规模将推动人民币计价及支付走进沿途各国,推动欧洲、中亚、南亚、中东地区出现人民币离岸市场,为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沿线地区日益成为人民币业务的主战场。香港作为跨境人民币结算和清算市场的核心,也最有机会抓住人民币国际化的红利。

文章来源:香港经济日报,2015年5月13日(原文标题:《一带一路机遇,香港岂止金融》;本文作者:巴曙松、王志峰(中国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